沾河林業局高級中學原名沾河林業局第三中學,于2011年7月正式更名為沾河高級中學,2003年晉升為松花江林管局重點高中,是沾河林區唯一一所高中。它始建于1982年,校園占地面積32000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積7800平方米,綠地面積720平方米;班子三人,均來自教學一線,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現有教職工75人,專任教師51人,本科學歷達標100%。其中高級教師6人,中級教師22人,初級教師17人,未定級教師6人,現就讀研究生1人;現有教學班15個,學生總數647人。學校擁有學生宿舍、學生餐廳,體育室,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電教館各一個、會議室2個、閱覽室2個、400米塑膠體育場一個、音、體、美室各一個、通用技術教室3個。閱覽室藏書12000冊,教師每人一臺筆記本電腦,班級均有大屏幕投影儀。學校開設了校視通,該校已建設成為一所設施一流的現代化的高中,2011年晉升為省達標高中。
一、近幾年所取得的成績
2009年奪得林業局標兵單位榮譽,創科學發展型領導班子實施先鋒工程“先進基層黨組織”,獲得林業局“工人先鋒號”的榮譽。在林業局慶祝建國六十周年大型群眾活動中,該校百人大合唱、青春韻律操均獲得一等獎,學校榮獲“特殊貢獻獎”。2010年林業局標兵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林業局標兵黨支部,管局“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森工總局級文明單位。2011年榮獲林業局標兵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標兵黨支部。2012年榮獲管局黨委授予的“六好”領導班子,林業局黨委授予的“標兵”黨支部,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
二、主要事跡
(一)堅持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相結合,創造教職工擁護的“六好”領導班子
該校設有校長兼書記1名,副校長2名,領導分工明確,職責分明。為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學校專門成立立了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精神文明創建辦公室。學校領導班子堅持“五字方針”:嚴、明、勤、廉、寬,作風民主。學校建立了“領導班子例會制度”、“重大事情集體決策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成立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形成政令暢通,集體凝聚,有效工作的良好局面。加強班子廉政建設,實施校務公開,陽光工程,民主集中制一以貫之。班子成員把職工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職工群眾利益作為第一追求,在學校評優、評先、安排工作等各項涉及教職工利益的大事上,都提交教職工大會討論通過,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深受廣大教職工的愛戴。
(二)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結合,全面提高師生文明素質。
(1)利用載體,開展文明教育活動。該校把提高師生素質作為創建總局級文明單位的一項根本任務,充分利用青年黨校、團校、社團組織以及校園活動場所和校園網、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陣地,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培訓班、主題班會、文藝活動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文明教育,增強了文明教育效果。一是在廣大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了十七屆五、六中全會精神、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永葆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作風,更新觀念,提高了黨員干部為加快學校發展服務、為建設先進文化服務、為廣大師生服務的水平;二是在廣大教職員工中深入開展了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大力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三是以養成教育為核心,加強了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文明行為和禮貌習慣,形成了“科學育人,全面育人,全程有人”的新格局,建立起嚴格的日常行為規范督察制度,制度不斷細化,做到事事有標準,處處有規章,初步實現了無空白管理,在全校形成了科科滲透德育、人人抓好德育、事事重視德育、時時突出德育、處處顯示德育的運行機制。在青年學生中開展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激發青年學生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熱情和團結向上、互相幫助的集體意識;四是在全校開展了《公民道德規范實施綱要》的學習教育活動,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營造文明禮貌、遵紀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校園風氣;五是在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力求深入、細致,堅持正面的,鼓勵的,褒揚的,主旋律的教育,輔以多形式、多渠道的滲透教育。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建立純潔的師生情誼。廣大教師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課堂上諄諄教誨,娓娓動聽、和藹可親,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課堂外俯下身子和學生交朋友,真誠相處,以愛心換人心;六是在全校廣泛開展了科普教育、法制教育和健康知識教育。
(2)結合創建,開展各項實踐活動。一是貫徹落實了《教師法》、《未成年保護法》和《中學生守則》的履行,該校制定了《沾河高中教職工行為規范》、《教師八要八不要》等規章制度,該校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倡導“五種精神”,即終身從教的獻身精神、認真執教的敬業精神、辛勤耕耘的園丁精神、扎根林區的奉獻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引導廣大師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方式;二是繼續引導廣大師生自覺參與志愿者服務、濟困助學、綠化校園、美化環境等多種實踐活動,使師生在創建文明校園活動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樹立人人都是創建責任人的強烈意識;三是寓德育教育于活動中。該校每學期按照德育工作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如每年開學典禮,高一新生的軍訓,藝術節,演講比賽,法制專題講座,校園之聲,運動會,綜合實踐周,社區服務,“感恩”教育、“理想”教育主題班會,“十八歲成人儀式”,每周升國旗,金秋書畫展,知識競賽,“三球”賽,才藝大賽,文化廣場活動等,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愛班、愛校、愛家鄉的優秀品質。學校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校風正,學風濃,教學秩序井然。
(三)堅持持之以恒與改革創新相結合,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該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穩中思變,抓住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契機,銳意改革,大膽創新,換來了豐碩成果。
(1)狠抓常規,夯實基礎。該校始終嚴抓教學常規管理,推行教學工作計劃管理,教學質量目標管理,教師崗位職責制度管理。促進教學常規管理有序高效運作。教導處每個月都組織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對各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情況進行不定期的檢查,檢查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手段現代化。每學期由專任教師對教師進行微機全員培訓。指導教師制作課件,熟練掌握并在教學中科學恰當應用,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F在絕大多數教師能獨立制作課件。
(2)以研促教、深化課改。走內涵發展之路,積級開展教研活動,以科研促進教學。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 業務校長為主管,以教研組為主線教研管理體系。引導教師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目標觀、教學觀和人才觀,鼓勵教師在改革實踐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特色,通過學習——實踐——研討——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每個學期,學校都要求教研組制訂教研計劃,立足校本選擇教研專題。舉行公開課、匯報課、觀摩課、優秀課。開展聽課評課、評優質課等活動,每星期五為教研日,要求積極參加網絡教研,年級備課組教師集中備課。開展校級課題研究,設立優秀論文獎,開展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鼓勵教師不斷總結經驗,每年學校不惜重金獎勵在教育科研上做出成績的教師。教師郭旭和的《發散思維作文》、沙丙文《六字教學法》、張琴的《歷史教學中的點與撥》、哈秀麗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等。教研成果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3)全面實施新課改,向課堂要質量。該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結合學校實際,開齊、開足必修課和選修課,特別是有效開設體育、音樂、美術、英語口語、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研發了《大沾河》、《禮儀的學習與踐行》、《生活與健康》、《趣味物理》、《法律在身邊》、《新語文學》等15本校本教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學校每學年舉辦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推行“先學后教,跟蹤指導,分層訓練”教學法。分類推進、分層提高,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習的過程。不同層次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快的、最優的發展,使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近幾年來,該校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09年高考升學率17.2%,2010年達到28.8%,2011年達到38.7%,連續二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提高10 個百分點。特別是2011年高考,2011年207人參加高考二表以上進線達74人,其中應屆生高考成績過600分6人,關朝婷、關朝旭雙胞胎姐妹以648分和638分的好成績雙雙考入了哈工大。百姓奔走相告,高考一度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和熱點。百姓贊不絕口,該校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大大提升。
(四)堅持創新學校管理與優化育人環境結合,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1)卓有成效的“五制式”特色管理,為教職工創建了競爭、和諧、向上的工作和育人環境。實施五制式管理模式:即“目標管理、制度管理、多元評價、獎勵激勵、崗位聘任”。 實行分管即主管, 按崗定責,目標層層分解,量化到人,以小目標確保大目標的實現。以制度管理做保障。健全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崗位職責、考評細則,匯編成冊。注重過程管理,重抓落實。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讓人人有標可達。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工作中以考評抓實效,采取多元評價,充分調動了師生員工工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教師的考評,采取自評、學生評、同行評、家長評、領導評;從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工作業績、教學效果、業務水平、創新精神,示范作用等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評價;實行學生考評以自評、同學評、教師評、家長評。從學習態度,文明禮儀、校規校紀、合作精神、個性特長、學業成績等,多元化評價,使師生在成長中找到快樂,健康的成長。每年學校對工作業績突出,教學成果顯著,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異、進步快的學生進行適時獎勵。學校林業局每年對高考成績優秀學生進行重獎,2011年林業局拿出69.3萬元獎勵了二表以上的優秀學生。學校對教師實施了教學終端質量獎、金點子獎、突出貢獻獎。該校率先實施了校內績效工資,把每年林業局的獎勵的教育基礎獎作為績效獎的資金來源,每月按績效考核辦法兌現獎金,現已實行4年。該校重要崗位如中層以上領導和班主任的任用、學生干部的選用都實行競聘上崗。做到有為才有位,有位必須有為。搭建了師生成長的平臺。公平競爭,為教師提供充分發揮才能的空間,體現教師價值,使師生干得舒心,學的有勁,累并快樂著。通過“五制式的”管理,激活學校內部的活力,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獨具特色的人文情懷,凸顯了和諧的人文環境。在管理中,該校堅持制度與情感管理有機結合,理情并舉,打造和諧教職工隊伍。幾年來,學校十分重視“情感管理”的投入,只要有教師有病、家中婚喪嫁娶的事情,學校領導必親自前往,送去學校的關懷和溫暖,讓教師感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每逢重大節日為職工謀福利。關心職工疾苦,想千方設百計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教職工的精神家園,讓大家有歸屬感和安全感。對教職工子女上高中實施優惠政策,對特困職工和貧困學生實行幫扶和資助?,F有8個后勤人員都是幫扶對象,與領導干部結對子,在資金上幫,政策上傾斜,多渠道為職工脫貧致富。學校對學困生、貧困生進行資助。教師實行義務輔導,包教到人。對貧困學生實行了免交學費,免費就餐,黨員、教師與學生結對子等措施進行幫扶,每年都有近7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救助。近3年來有28名受資助的學生考上了二表以上大學,今年有9名貧困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在每個學期初,學校專門召開扶貧助弱會議,全員參與,與貧困生、留守生、學困生結對,跟蹤進行幫扶,學校每年的助學基金達20000元左右。學校還幫大齡青年教師解牽線搭橋,使一些大齡教師走進了婚姻的殿堂,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現在有8對外來教師在這里安家落戶。學校關心教師的生活,喚起了廣大教師愛崗敬業、肯于奉獻的無私精神。
(3)別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彰顯了濃郁的書香環境。為實現學校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構建具有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該校因地制宜,整體規劃,創新形式,挖掘內涵,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做到步步有景,處處育人,突出自己的文化個性。注重了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和諧,營造了“有形文化”和“無形文化”相統一良好的育人環境。充分利用校園空地,合理布局,種植138棵柳樹,夏天柳樹成蔭;大門兩側郁郁蔥蔥的云杉是師生辛勤勞動的結果。教學樓上醒目的“三風”與校門左墻金光閃閃的“校訓”交相輝映。夏季里栽植的八個盆景,鮮花盛開,芳香四益。教學樓前對稱的兩個文化櫥窗里的名師光榮榜和多彩濱呈宣傳板報的增添文化氛圍。大氣壯觀塑膠跑道體育場集多功能為一體是訓練、休閑、健身的最佳場所,“體育讓夢想成真、運動使生命精彩”時時激勵著師生健身強體。樓廊里一樓以“品格修煉”、二樓以“勤學勵志”、三樓以“科技與未來”為主題鮮明樓廊文化,富有特色警示語 “博學而后嚴教、正己方能身教”、“恪盡職守育桃李、嘔心瀝血獻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時刻激勵教師敬業、勤教、獻身奮發進取。班級里的讀書角、定期更換的板報、不同的班訓構成了特色班級文化。宿舍、食堂溫馨的提示語讓人感到是一種美的享受。這種鮮明導向功能的校園文化,使學生置身于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前進有目標,學習有榜樣,做人講道德,行為有規范。整個校園彰顯著校園文化的和諧之美,讓全體師生的精神文化享受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和熏陶,別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已成為該校的一大亮點。
(4)強化安全管理,打造了和諧平安的育人環境。學生的安全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每個家庭的幸福。該校歷來十分重視學校的安全問題,把安全教育和管理做到常抓不懈。堅持“預防主、防治結合、加強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則,做到認識到位、制度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制訂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應急預案5個,學生每學期都進行防火、防震、突發事件實戰演習,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定期進行聯合檢查,及時消除隱患;以防盜竊、防火災、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各種意外事故為重點,廣泛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加強食堂食品管理,防止中毒事件發生。在學生住宿管理上,值班教師多年來堅持查寢制度,嚴格執行請假制度。學校還聘請公安局長閆正安為該校法制副校長,定期舉辦法律知識、交通安全等內容的教育活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師生的安全。由于學校管理到位,多年來學校從未發生一例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學校和諧平安,保障了師生和財產安全,較好地維護了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秩序。
(五)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全面推進基礎性創建工作。
該校把創建文明單位標兵工作當作學校上臺階、創名校、求發展的過程,以人為本,重在建設,進三年來,利用林業局總投資180萬余元用于學?;窘ㄔO和硬件投入,對學校的食堂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維修,粉刷了宿舍和教學樓;建立升旗臺一個。組建了電子閱覽室、電子備課室、心理咨詢室、健身房等功能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及音、體、美室等功能教室按照教育部《高中教學配備標準》配備,本著實用性、經濟性、安全性、高效性及新課改要求進行教學設備和儀器的填充,現已投入使用。理、化、生實驗課開出率達到100%。學校藏書量達到生均40冊,還上了育龍網、校視通,實現了資源共享?,F在學校硬件建設滿足了教育教學的需要和特長生發展的需要,達到了省級普通高中建設標準。在具體的創建中側重于抓好“文明班級”、“文明科室”、“文明教師”、“文明學生”等基礎性創建工作,以點帶面,達到了局部突破和全面起效的“雙贏”。
在創建總局級文明單位標兵過程中,該校成立了創建領導小組,具體指導、協調創建工作的實施,在制度、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予以安排和保證,創造氛圍,落實措施,狠抓工作進度和質量,經常性地督促檢查,使該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到一個新臺階。